蹄疾步稳将改革向纵深推进——访山西省人社厅厅长白秀平
山西省人社厅厅长白秀平,曾在山西人社系统工作了近20年,此后又在其他系统历练。去年,年逾57岁的他受命再回人社系统,励精图治力推改革。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改革积弊,消除政策红利的最后门槛,让老百姓能真正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政治环境的清朗是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
记者:今年,山西人社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51项改革已经在路上。如此大力度地推进改革,您的底气从哪里来?
白秀平:改革的底气来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一段时期内,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低迷,很多改革也无法推出。201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全省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人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尤其是今年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希望山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更坚定了我力推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底气还来自老百姓的热切期盼。我在乡镇工作过,在人社领域工作了十几年,对基层老百姓的期盼非常了解,长期的人社工作实践让我认识到深化改革已经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
人社事业与百姓福祉紧密关联改革必须要迎难而上
记者:人社工作每件事都涉及到人,推进改革实际上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山西如此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思路是什么?
白秀平:人社部门管理着9大类211条待遇标准线,与其中3400万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联。基本养老金水平、最低工资标准等每一条待遇标准线的调整,都会影响老百姓的获得感。从这个角度而言,改革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正因为人社事业的宽度与厚度,与老百姓的福祉紧密关联,所以要以民生为出发点,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将人社事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我们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精、简、放、服,坚持问题导向,改革体制机制。
第一是改革体制。简政放权过程中要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规范好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自主权,妥善处理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关系。
第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老百姓反映集中的问题。比如农村贫困人口“支出型贫困”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引导分流人员就业的问题,老百姓办事公章太多的问题等等,有针对性地推动改革、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是在放管服上做文章。基层工作的经历,使我对老百姓的渴望与要求有足够的了解。人社部门应该站在改革的第一线、第一排,在放管服上多做文章、做好文章,彻底解决老百姓办事的“最后接口”。
第四是正确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就是要改掉陈规积弊、打破故步自封,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蹄疾步稳逐项落实改革目标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今年密集推出的系列改革。
白秀平:山西省委定调后,我们以人事人才和民生保障领域为重点,推出了51项重大改革举措。包括人才改革19项、人事薪酬改革11项、社会保障改革11项、培训就业改革4项、维权维稳改革2项、自身建设改革4项。
2017年,我们启动了全省人社系统年度“3710”行动计划,将51项改革融入这些行动中,在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收入分配、劳动关系、能力建设六大块建立了37项考核指标和10个方面重点工作,以此为抓手要求全省人社系统统一思想认识,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努力塑造部门良好形象。这既要求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联动、步调一致,又需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鼓励各市县人社局要大胆改革创新,跳起来摘桃子。
记者:这些改革举措落实进程与社会反响怎样?
白秀平: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人事人才方面的改革,让体制内部充满活力,改革释放的红利3400万人人人有份。
目前,我们已制定出台了改革配套政策文件13项,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总量调控结构优化改革,取消“进人计划卡”;改革人才流动、人才激励制度,盘活体制内的人才资源;完善了公务员考录政策体系,把公务员考试录用周期缩短至半年;人社部门牵头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全省城镇居民增收贡献了6.1个百分点等。
从已经落地的改革来看,社会反映非常强烈。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老百姓确信政府确实在放下身段为他们服务。
刀刃向内竭尽全力为百姓办实事
记者:在已经密集地推出改革举措之后,怎样持续将改革进行到底?
白秀平:我们将继续做好简政放权工作,改革禁锢社会发展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向“乱作为”“不作为”开刀,竭尽全力为老百姓做些实事。
一是为人社系统强身健体,塑造人社部门良好形象,有效解决上边部署“一头热”,下边落实“一头冷”,上下“两张皮”的现象;解决上边政策不接“地气”、下边服务找不见“地气”、上下“不通气”、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效提高各类用人单位和老百姓找人社部门办事的“最先见面地”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是向自身建设开刀,计划从根本上改变多年存在的重行政、轻事业,重政策、轻服务,重部署、轻落实的现状,真正把实施人社工作服务队伍建设好、装备好、使用好,使人社事业的各项政策服务到位、落地生根。(胡文佩 武唯 赵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