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修水:加强职业技术培训 为精准扶贫提供“造血能力”

2017-09-20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

近年来,为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江西省修水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创新就业服务机制,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发力精准扶贫。

一是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就业政策,发挥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所的作用,张贴政策信息等,增进精准扶贫户劳动力对就业政策的了解,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结合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将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到每一户。

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意愿调查,提高培训精准度。通过各乡镇及劳动保障所平台将职业技能培训意愿调查表发放到各村,由乡镇、村对精准扶贫户劳动力培训意愿进行调查并统计,让贫困家庭劳动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技能培训。

三是加强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竞争力。根据精准扶贫户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对有意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的精准扶贫户劳动力实行电子商务相关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残疾人,联合该县残联对培训场所进行了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的改造,并提供食宿,使他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学习;针对年龄偏大又没有劳动技能的精准扶贫户劳动力,联合该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办医院护工培训班,通过理论与实践,使学员能够快速地学会相关技能,培训结束后,组织该县几家医院、13个社区举办了专项上岗对接座谈会,为学员找好“娘家”;针对二孩市场需求,组织精准扶贫户女性劳动力进行月嫂培训,通过培训并考核上岗的学员部分月工资收入可高达6000-8000元,相当一部分学员自主创业创办了家政服务公司(康乃馨家政、家嘉乐家政等),还有一部分学员从事母婴护理相关行业,母婴用品专卖、幼儿托管等;针对该县各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由各乡镇、各村自行安排了菊花种植、油茶种植、水稻种植、山羊养殖、生猪养殖等多个专业的培训,使有学习意愿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相关的农业技能。

四是优化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提升就业培训效果。把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劳动技能和实现就业作为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培训模式。一方面,开展订单式培训,用人企业根据求职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招工-培训-上岗的模式,保证就业率,为提升精准扶贫户劳动力劳动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送培训下乡,针对偏远地区乡镇或贫困村,根据精准扶贫户劳动力的实际情况,采用送技能上门的方式,主动将电子商务、母婴护理、农业技术等培训办到田间地头,实现农活和培训“两不误”,技能和收入“双提高”。(修水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