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做技能时代引路人——倾听技工院校教师们的心声

2017-09-13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过去,一提到技工教育,人们想到的可能是“二流”教育,“落榜生”的教育:学生素质低,心理问题多,学习基础差。

而今天,技工院校有不少来自重点中学的学生,不少是科技特长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他们对技能充满期待,对动手操作有着强烈的兴趣。

910日,在人社部组织召开的庆祝2017年教师节——技工院校教师座谈会上,一些来自北京市技工院校的教师直抒胸臆,表达他们对技工教育的认识与感受,畅谈他们从事技工教育的收获与体会。

从教育新兵成长为专业骨干

6年前,闫毅平是北京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电力电子产品研发技术骨干;6年后,闫毅平成为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机器人专业骨干教师,同时也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教练组组长。

从企业大门迈进技工院校大门,闫毅平发现,技工院校学生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干活干脆利落,并且待人朴实、虚心好学。

“在课余时间,学生们会主动制作磁力装置、太阳能小车,琢磨如何改善磁力装置,如何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闫毅平说,在技工院校,学生潜能会得到挖掘,个性和选择会得到尊重。过硬的专业能力,使很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被企业预订一空。

“技工教育是最能实现与产业、企业、岗位以及工作任务紧密对接的教育类型,同时也要求教师既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又能将经验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闫毅平告诉记者。

到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这些年,闫毅平亲历了学院建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的全过程。

同时,闫毅平还承担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任务。2016年,闫毅平所在的专业承接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国家集训基地的任务。

几年间,闫毅平从一个不懂教学的技工教育领域新兵,逐步成长为专业教师、骨干教师、系主任。

用“心”培养技能用“情”感化学生

在喜迎第33个教师节之际,北京轻工技师学院教师张美荣获得由北京市政府授予的“北京市人民教师奖”。

从事技工教育20多年,张美荣虚心向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研究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努力钻研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

工作中,张美荣努力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引路人。她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而有信、文明施教,用高度的责任感守护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

除了注重用“责”守护岗位、用“情”感化学生,张美荣还努力做到用“心”培养技能,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指导多名学生参加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带头人,2008年,张美荣被北京市人社局派往德国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项目教学法培训;2014年,她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深造一年,系统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技术。

作为一名技工院校教师,近年来,张美荣时刻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她指导的多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一体化课程负责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优秀教师。

同时,张美荣还应邀为全国各地的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开发”等专题讲座,为全院教师举办任务引领型公开示范课,带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来自北京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的周敏是一名专业课教师,自1994年从重庆理工大学毕业后,20多年来一直从事技工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看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看着自己的学生服务于首都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周敏无比自豪。

教师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这个平台。在学校高技能人才基地和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周敏积极参与企业调研、课程体系开发、典型工作任务提取、一体化课程开发以及微课制作。通过参与学校的建设任务,周敏的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周敏把自己在德国培训时所学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使试点班学生在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在学校与京东方集团合作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成功后,周敏和同事们积极参与到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中。今年,她培训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学员,参加了集团技能大赛,包揽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技能大赛前4名的好成绩。

奋战在技工教育这条战线上,技工院校教师们不仅感受到到职业荣光与价值,更感受到历史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