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技能人才应更加注重动手能力
为了给学生“练手”,拆装维修名贵车辆,武昌职业学院花1000多万元购置法拉利、玛莎拉蒂、路虎等名车。9月5日,该校2017级新生报到第一天,整齐亮相的名车引得新生们连连惊呼。(9月6日《武汉晚报》)
受“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影响,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技能人才在社会各方面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职业不分高低、技能要争高下”的社会氛围正悄然形成。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技术单一的操作型技术工人较多,而复合型技术工人较少,技工队伍和企业需求匹配程度不高。近几年,我国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做法,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让培养技能人才的职校和技校与企业深入融合,通过强化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缩小了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
培养技能人才的职校和技校不惜花费上千万元购买豪车,供本校学生拆装维修,其目的是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购买豪车的做法,让学生一方面学习理论,另一方面操作实践,体现了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让实训条件符合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需要,体现了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应有的价值。培养技能人才的职校和技校理应加大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力度。只有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们将习得的理论融会贯通到实践中,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
学生在名贵车上动手,也是在开阔眼界。他们在学校里习得的修车技巧,主要针对的是常见的车型,可是,他们以后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品牌、档次的车型。如果对名贵车的车型架构完全不了解,又如何能快速上手进行维修呢?武昌职业学院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维修知识储备,这为学生们提高求职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明确国家协调社会各部门、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以达成社会合作的方式,培育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技能。
《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对于技能的重视,这也为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加大实践力度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