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彰显巾帼风采

2017-06-01 文章来源:上饶之窗

杨月,80后,出生于横峰县新篁乡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她先后在当地的影楼、驾校、派出所工作过。在新篁派出所作户籍员期间,她经常下乡走访各村各户,在这个贫瘠的山村,许多贫困家庭的不幸遭遇,一次又一次触动她的灵魂。于是,她毅然辞去安稳的工作,在网络上发起电商众筹,开始了自己的电商+农业的自主创业之路。自己先富裕起来的杨月,念念不忘家乡,每逢回家探亲,看到家乡父老乡亲生活水平整体不高、甚至有部分群众的贫困程度还很深,没有特色产业带动,更谈不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何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就成了困扰她的‘心病’”。当了解到党和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给村里送来好政策、好路子时,满腔热血的杨月就积极响应号召,一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成立我家土特产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杨月了解到村里有许多年轻人有梦想、有激情,就是缺乏实践的舞台。2015年2月,杨月在互联网上发起众筹,许多有梦想的农村人被她的激情所感染参与其中。同年7月“横峰县我家电商土特产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创业之初,因为资金短缺,不能及时支付货款,杨月不得已向父母、亲朋好友借钱“度日”。经过这段艰辛时光,杨月的努力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自己的生意也逐渐打开了市场。赚到第一桶金后,杨月没有忘记家乡父老,开始思考如何带领他们一起致富。2016年3月,杨月开始投入制作蜂桶余300个,并免费发放给贫困户及农户,特别请专家对蜂桶进行创新设计,对养蜂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并且与蜂农签订蜂蜜收购合同,对产出的蜂蜜,利用互联网直接在阿里巴巴、微商、众筹等平台上销售。截止目前,已经发放蜂桶近1000个,带动贫困户、农户300余户,这些蜂农月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以上。

运用互联网思维做脱贫致富的弄潮儿

杨月经常说,创业光有热情和干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解放思想,放宽思路,注重信息,灵活经营。作为一名朴实的农业人,围绕“土”与“洋”的区别,有什么样的功效,要什么档次的包装,她都用心思考,先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然后再到实地考察。每一次的原料挑选,她都必须亲自检验,对卫生、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她先后到北京、上海、福州等地进行农业知识培训及学习,通过学习论证,更坚信了产品必须真与纯的理念,坚持要把健康养生的产业道路进行延伸拓展。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销路,杨月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农产品销售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互联网+农业的新型道路。2016年5月,杨月顺利的在网上创立了“我家电商土特产”公众号,并投资建立了监管现场监控直播的网络平台,她通过众筹平台、公众号平台发起“新篁第一届割蜜节”大型活动,现场实时直播割蜜,当天网络销售额就达3万余元。

组建扶贫工作队做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杨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杨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真情帮扶、诚心服务赢得广大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她还被当地党委推荐为全县政协委员,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引路人”。2017年3月,杨月带领公司员工组建了扶农帮农扶贫工作队。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她带领扶贫工作队,前后走访了全县11个乡镇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并免费给村民提供互联网+农业培训。在港边乡灵西村扶农过程中,扶贫队遇到在外返乡产业的绿园种养合作社负责人郑海宾。因为不是专业出生,郑海宾种的70亩冬瓜秧苗出现了病害。针对该情况,今年5月份,助农帮农扶贫队找到专家,主动服务,及时帮助,为其提供技术支持,降低了农作物损失,目前冬瓜苗长势良好。其实,这样的事情经常在扶贫队里发生。

怀抱着一颗回报社会、回报群众的爱心,杨月创业带动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既宣传了横峰农业品牌,又彰显了女性的巾帼风采,为更多农村女性树立了榜样,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