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全面发力梦想顺利起航——山东省昌乐县“三大服务”助推大众创业

2017-09-08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用政策搭建平台,让创业者释放梦想。近年来,山东省昌乐县通过转变观念、创新举措、服务民生,让创业政策全面发力,通过政策拉动、平台推动、服务主动,努力提升大众创业速度和成功率,让创业者的梦想顺利起航。

服务主动——让创业有底气

高成龙大学毕业后想自主创业,开一家建筑装饰材料批发零售商店。然而,缺乏启动资金成了他最大的难题。从报纸上获知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后,高成龙拨打了昌乐县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创业指导科的电话。工作人员立即上门进行了调查登记,并带领他到创业担保贷款中心办理了贷款手续。5天后,高成龙拿到了10万元由政府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他的昌乐绿美居装饰销售公司顺利开张了。

昌乐县人社部门主动服务,全面打造“温暖人社”服务品牌。为了避免办事群众跑冤枉路,昌乐县人社局在服务大厅配备了指示牌和宣传材料架,还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企业、乡村集市,发放就业创业便民服务卡、业务经办流程明白纸,并现场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

在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进厂入户宣传政策,主动跟进,上门落实,减少服务盲点,使服务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截至7月底,昌乐县已向129名创业人员发放创业贷款1341万元,贴息316.2万元,先后为孵化载体入驻企业补贴房租845万元,为135人发放岗位补贴36万余元,为96人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18.7万元。

服务精准——让创业有动力

“如果不是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主动推荐,我还不知道我们县里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门场地的孵化基地。没有孵化基地的孵化,我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昌乐县福永乐商贸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侯东序高兴地说。

海外留学归来的侯东序打算自主创办一家从事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销售和贸易代理的商贸公司,却苦于没有场所。昌乐县人力资源中心创业科科长刘学祥得知后,不仅为他进行了创业项目分析,还推荐其入驻昌乐县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享受房租水电优惠及其他创业资金优惠政策,并为他联系了免费的创业培训。目前,侯东序创办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良好。

昌乐县人社局创新服务体系,精准定位,分类施策,积极搭桥铺路,打造平台,为创业者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昌乐县根据地域产业特色,建设了珠宝产业创业孵化基地、鄌郚乐器产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孵化基地;围绕高端、低碳、绿色环保新材料、新装备项目,规划建设了昌乐县宝城返乡农民工蓝色经济创业基地;围绕新能源汽车配件引进和生产规划建设了朱刘返乡农民工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创业基地;围绕现代农业创业示范规划建设了乔官返乡农民工新型农业创业基地。

昌乐县还建立“创客之家”,主动为全县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创客之家”内设置了路演区、工作交流区、休闲娱乐区、创业书吧和咖啡吧,打造了一个富有休闲情调的学习、交流平台。当地不断丰富潍坊创业大学昌乐学员俱乐部活动内容,定期开展“创大周末活动”,由创业导师讲解国家政策、创新思维、商业模式,由创大学员讲解自己的创业故事,通过分享经验、互通信息,实现资源整合,抱团发展。

目前,昌乐县各类创业孵化载体达到17个,培育扶持创业企业1010家,带动就业23862人。

服务高效——让群众有暖意

“现在来人社局办事真是方便了。之前办就业创业证,得带着一堆材料四处盖章,好几个工作日才能办好。现在根据他们发的业务办理流程,不出一个小时就办成了。”在潍坊来宝电动车有限公司工作的吕凤华说。

今年以来,昌乐县人社局按照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部署要求,以人社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打造温暖型、阳光型、精彩型、智慧型、廉洁型人社工作新形象。他们对人社系统400余个服务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优化了业务经办流程,将其中17个项目办理期限从3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由多个环节变为一站式办理,做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不但使群众感受到业务办理更方便,而且感受到人社服务有暖意。

昌乐县还积极打造智慧平台,通过建立完善高效常态化的信息对接机制,利用人社局官方网站、昌乐人社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向群众推荐创业项目,让创业信息触手可及。(文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