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中央财政对企业养老金19年投入2.57万亿元

2017-06-23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人口老龄化压力日渐增大,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一直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对此,人社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就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问题进行了回应。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1-5月份,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5769亿元,同比增长23.9%;基金总支出13505亿元,同比增长23.2%。当期结余2264亿元,累计结余4.08万亿元。

从企业养老保险情况看,随着经济回稳向好,1-5月份基金征缴收入增幅10.4%,重回“两位数”增长,基金支出保持温和增长。按此趋势,全年养老保险基金仍将保持收大于支,基金累计结余持续增加,能够确保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然而,这名负责人未提到的一个事实是去年全年基本养老金支出增幅持续高于收入增幅。根据人社部《2016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基本养老金收入比上年增长18%,支出则增长21.8%。收支增幅差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贡献:去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9.5%,而总支出比上年增长23.4%。

该负责人称,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基金分布不均衡的结构性矛盾。目前情况是东部结余多、中西部结余少,特别是在东北等老工业地区,缴费人员少、退休人员多、抚养负担重的情况比较突出,基金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

对此,人社部采取了五方面措施。一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覆盖范围。截至2016年底,职工养老保险人数3.79亿人,比2015年末增加2569万人。在保障人民群众养老保险权益的同时,加大征缴力度,增强基金收入。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基金运行。从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投入2.57万亿元,其中2016年超过4000亿元,同比增长12.9%,同时地方财政也在加大投入,2016年各省市县级财政投入合计668亿元,同比增长79.6%。

三是提升统筹层次,均衡地区差异。针对部分省份基金结余少、支出压力大的情况,国家将通过提高统筹层次,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剂基金余缺,均衡地区之间因抚养比差距而导致的负担不均问题。

据记者了解,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低,多数地区统筹层次仅在县(市)统筹阶段,仅有少数真正实现省级统收统支。因养老保障体系权责定义不清、地区差距加速过大等问题,全国统筹方案迟迟未出,今年退而求其次将推出的中央调剂金制度事实上没有提高统筹层次。

四是拓宽筹资渠道,壮大基金规模。通过开展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基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同时,推动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有效提升基金抗风险能力,保障养老保险良好运行。

截至3月底,北京、上海等7个省(区、市)政府已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1370亿元资金已到账并开始投资。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2016年年度报告披露了广东、山东两省委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情况。广东委托资金权益1213.79亿元,其中委托资金1000亿元,累计投资收益331.57亿元。首个委托期满至2016年末的投资收益累计213.79亿元。山东省委托资金权益1050.19亿元,其中委托资金1000亿元,投资收益累计50.19亿元。

五是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保障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提高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水平。

6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措施。一是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养老保障,积极提供企业和职业年金计划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老年人意外伤害、长期护理、住房反向抵押等商业养老保险,逐步建立长期照护、康养结合、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探索发展针对无子女、“空巢”家庭等特殊群体的综合养老保障计划。

二是确保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安全可靠运营,实现保值和合理回报。鼓励商业养老保险资金以投资新建、参股、托管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支持发展适应养老机构经营管理风险要求的责任保险。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好国家支持保险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加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支持商业养老保险机构有序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为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等建设提供绿色通道和优先支持。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保险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防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