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一季度西安地区无形市场企业用工需求分析

2016-04-01 文章来源:西安市人才网

为进一步掌握无形市场企业用工需求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在促进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部分人才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情况分析的通知》的要求,旨在为人力资源供需双方提供相关数据参考,基于一季度人才数据库的统计,现对西安市人才网人才供需情况分析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本季度共采集351家用人单位, 5616个岗位信息,据西安市人才网数据统计表明,一季度期间用人单位数及提供岗位数较去年同比略有上涨,但均较上季度有所下降。

从单位性质分布情况看,在351家单位中,国企及事业单位93家,占总数的26.5%;私营及个体企业220家,占总数的62.68%;其他企业38家,占总数的10.83%(见图一)。


从单位的岗位需求情况看,一季度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市场营销类22.26%,卫生医疗类12.11%,教育类9.85%,人力资源管理类7.66%,占到需求总量的51.87%(见图二)。


从个人意向职位分布情况看,排名前四位的建筑机械类,市场营销类,教育类以及财务类,占到求职个人总人数的36.62%(见图三)。


从学历分布情况看,求职个人中,本科学历占总人数的33.28%,专科学历占35.65%,专科及本科学历人员占据求职者总人数的主导地位。招聘单位中,对学历的最低要求近年来不断上升,专科及本科学历不断增加,其中本科学历占到需求总数的36.11%(见图四)。


从工作经验分布情况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1年以下工作经验者及应届毕业生成为主体,分别占到招聘岗位的69.42%及求职总人数的66.92%。(见图五)。


一、  供求情况特点分析

(一)求职人员增幅明显,招聘岗位略有下降

第一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用人单位用工较为平稳,未出现规模性缺工问题。企业和求职者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意愿旺盛,尤其是春节过后达到招聘求职的高峰期。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多数企业早在去年年底已有用工需求和招工计划,春节过后的招聘岗位增幅并不明显。而不同类型的求职者则受传统观念影响及自身实际往往选择在春节过后求职择业,造成了求职人员在春节后有大幅攀升。

(二)用人单位对文化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

需求比重显示,用人单位需求的文化层次中,高中及以下占需求人数的10.27%,中专学历占需求人数的16.19%,大专学历占需求人数的30.87%,本科学历占需求人数的36.11%。同比显示,用人单位需求对文化层次有所提高,高中及以下降低8个百分点,中专降低6个百分点,大专学历上升2个百分点,本科学历上升12个百分点。用人单位对于需求人员的文化层次要求越来越高。

(三)技术型人才依旧短缺,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数据显示,虽然本季度整体用工基本平衡,但一线生产加工类岗位及高技能人才仍然非常紧缺,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或因工时长、工作环境艰苦,或因流动性大、职业前景不明等原因用工缺口较大。另外,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企业效益明显降低,同时部分企业出现停产或裁员现象,导致进入市场的求职者增多,企业愿意付给的薪资却有所下降。薪资减少,让求职者在挑选岗位时变得挑剔,这也是企业招工难的原因之一。

三、关于招聘求职的一些建议

对于招聘单位而言,随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经逐步显现。能否为企业提供需要的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然而在经济时代里,企业的竞争已转化为人才的竞争,每招聘一个新员工的代价都是昂贵的,所以众多单位在招聘时更加青睐有工作经验,能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但是对于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来说,明显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若招聘单位能不惜机会成本,注重对新增劳动者的岗前技能培训,那么,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符合技能要求的人才,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新增人员的流动性,使人才长期驻足。

对于求职个人而言,首先,当用人单位待遇与求职者期望值有一定差距时,很多求职者宁愿观望也不愿屈就。在求职时,求职者应首先考虑到自身的能力,专业方向及职业规划,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避免为了加快求职进度而盲目投递简历,要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情况的基础上,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其次,找工作,本来就是双向选择,一两次的失败或是与心仪职位的擦肩而过在所难免。在此建议求职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充分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勇于面对挫折,不要轻言放弃,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有所发展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