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季度四川省人力资源市场 供求情况分析报告

2015-08-27 文章来源:四川省人才交流中心 四川省就业局

一、概述

根据全省21个市(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上报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信息,经统计分析,2015年一季度,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供需基本平稳,市场热度同比有所下降。一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64.8万个,进场求职人数为61.6万人,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05,同比降低0.05,总体保持平稳。岗位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同比减少8.2万人和5.6万人,市场热度下降。

从地域看,成都、自贡、攀枝花、广元、遂宁、乐山、南充、宜宾、达州、巴中、雅安、眉山、资阳、阿坝、甘孜、凉山等16个市(州)求人倍率大于1,需求大于供给;泸州、德阳、绵阳、内江、广安等5个市求人倍率小于1,需求小于供给。

(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作用明显。一季度,第三产业的岗位需求占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总数的57.1%,同比、环比分别上升3.8和2.1个百分点。全省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拉动了就业,扩大了就业容量,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保持总体平稳。

(三)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技术等级或职称要求有所放宽。一季度,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28.6%,同比、环比分别降低8.2和9.5个百分点。

二、产业、行业用人需求情况

从产业看,全省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4.3%、38.6%和57.1%。与上季度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

从行业需求看,67.4%的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以上五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27.4%、13.2%、11.5%、8.1%和7.2%。

与去年同期相比,需求比重上升较大的有批发和零售、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分别上升了1.9、1.7个百分点;需求比重下降较大的有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下降了3.5、1.3个百分点。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行业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与上季度比与去年同期比
农、林、牧、渔业282274.35-0.22-0.26
采矿业117391.81-1.080.17
制造业17747027.382.40.55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40452.17-1.78-0.7
建筑业467697.22-1.21-3.5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55892.41-0.68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56473.961.021.73
批发和零售业8537313.170.991.91
住宿和餐饮业7469711.52-0.87-1.34
金融业207883.210.370.93
房地产业228923.53-1.21-0.3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92794.520.290.06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39590.61-0.020.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6650.57-0.43-0.7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522928.071.86-0.01
教育144462.230.630.91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76811.180.07-0.0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9181.380.130.22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44450.690.020.32
国际组织2650.04-0.250
合计648186100//

三、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从用人单位看,96.8%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比重占1.1%,其他单位的用人需求比重为2.1%。

在企业用人需求中,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个体经营、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较大,所占比重分别为31.9%、23.4%、13.2%和12.5%。

四、求职人员分类情况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51.6%,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占22.4%,新成长失业青年占16.6%,其他失业人员占12.6%;外来务工人员是由本地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组成,其所占比重分别为29.6%和5.9%;在业人员、退休人员、在学人员等占12.9%。

与上季度相比,本地农村人员、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上升了10.4和4.3个百分点;新成长失业青年、外外埠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下降了9.9和6.9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上升了6.3和2.3个百分点;外埠人员、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比重分别下降了7.4和2.5个百分点。

五、招聘、应聘条件情况

(一)年龄

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看,78.0%的用人需求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16-34岁之间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54.9%;35-44岁之间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16.5%。

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 16-24岁的占24.3%;25-34岁的占35.4%;35-44岁的占26.2%;45岁以上的占14.1%。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16-24岁、25-34岁、35-44岁、4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6、1.23、0.89和0.72。

(二)技术等级或职称

从需求看,28.6%的岗位需求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明确要求,对技术等级有要求的占17.8%,对职称有要求的占10.8%。 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明确要求的岗位占比分别降低8.2和9.5个百分点。 从供给看,有34.7%的求职者具有一定技术等级或职称,具有技术等级的占18.8%,具有职称的占15.9%。

从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中级技能、高级技能、初级技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1.99、1.82、1.79、1.71。

(三)文化程度

85.9%的岗位需求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有要求,其中要求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5.5%;高中文化程度(含职高、技校、中专)占34.4%;大专文化程度占16.9%;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1%。

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0.0%;高中文化程度(含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占37.1%;大专文化程度占21.0%;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9%。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学、硕士以上各文化程度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4、1.12、0.99、0.96和0.77。

六、部分市(州)岗位需求和求职排行榜

部分市(州)岗位需求和求职排行榜显示,保险业务人员、清洁工、推销展销人员、机械冷加工人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较大,机动车驾驶员、行政办公人员、营业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相对较小。

全省部分市(州)岗位需求和求职排行榜
市(州)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岗位空缺小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
成都机械冷加工工131施工员16
保安101出纳员15
保洁员/清洁工71机动车驾驶员12
泸州矿物开采工71行政事务人员13
部门经理及管理人员21财会人员12
房地产业务人员21机动车驾驶员12
德阳美发美容人员31幼儿教师13
推销展销人员21架子工13
保险业务员21装饰服装广告设计人员12
绵阳畜牧业生产人员21机动车驾驶员15
清洁工21其他行政办公人员13
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21营业人员、收银员13
遂宁保险业务员31行政事务人员13
机械热加工31保管人员12
清洁工31机动车驾驶员12
内江维修工31保安16
驾驶员31家政服务15
电工31清洁工14
乐山保育、家庭服务员41物业管理人员13
专业技术人员21秘书员、打字员12
饭店服务员21机动车驾驶员12
宜宾保险业务员21机动车驾驶员12
家政服务员21保管人员12
销售和营销经理21储运人员12
广安保险业务员31市内装饰设计员12
汽车驾驶员21治保人员12
客房服务员21客房服务员12
巴中部门经理181行政办公人员12
装饰、装修、油漆工71营业员12
通信工程技术人员31房地产开发业务人员12
眉山推销展销人员41幼儿教师13
美发美容人员21企业负责人13
环境卫生人员21行政事务人员12
资阳机械热加工工41营业员14
机械冷加工工31技术人员14
推销展销人员31机动车驾驶员13

七、高校毕业生供求情况

(一)总体概况

一季度,共有8400家企事业单位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约12.06万个岗位,环比增长5.14%,进入市场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含应届和往届)求职者约11.53万人,环比增长16.23%,求职增长量大于岗位增长量,导致总体求人倍率下降至1.05。一季度,高校毕业生需求与供给虽总体大致平衡,但就业竞争压力有所加剧。

(二)用人单位需求专业排行

从专业需求排行看,土建类、机械类和市场营销类仍是市场上需求最旺的三类专业岗位,其中机械类超过市场营销类跃居第二名,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两类专业岗位需求则取代上季度的行政管理、水利工程类,进入榜单,榜单内其余各专业排名则较上季度基本没有变化,目前市场上岗位需求基本保持稳定。

本季度排名专业类型需求人数所占比重
万人%
1土建类1.2610.45
2机械类1.179.77
3市场营销1.058.67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18.29
5电子/电气类0.988.11
6财会类0.816.69
7工商管理类0.594.88
8经济学类0.514.22
9医学类0.54.12
10生物/化工/制药类0.322.68
11教育学类0.312.52
12汉语言文学类0.32.49
13艺术与设计类0.262.17
14外语类0.181.47
15人力资源管理0.161.29
16物流管理0.121.02
17信息与通信工程类0.120.97
18环境与安全类0.110.88
19电子商务0.10.84
20旅游管理0.080.64
合计9.9282.17

(三)个人求职意向专业排行

从个人求职意向专业排行看,欲从事土建类岗位的求职人数已连续两个季度高居榜首,而机械类却持续下滑,从去年三季度的第一名跌至本季度第六名。电子商务和环境安全类的求职人员有所增长,取代上季度的材料类和旅游管理进入榜单。

专业意向排名榜(前20名)
本季度排名专业类型求职人数所占比重
万人%
1土建类1.3311.5
2电子/电气类1.2410.77
3工商管理类0.817.03
4财会类0.746.39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0.655.67
6机械类0.635.47
7市场营销0.615.27
8汉语言文学类0.474.11
9经济学类0.474.1
10行政管理0.413.51
11教育学类0.282.4
12人力资源管理0.272.32
13生物/化工/制药类0.262.29
14医学类0.252.16
15艺术与设计类0.151.31
16外语类0.151.26
17旅游管理0.141.22
18电子商务0.121.05
19物流管理0.121.03
20环境与安全类0.121.02
合计9.2279.86

(四)供求专业对比情况

从需求排名前20位专业的供求对比情况看,在需求大于供给方面,本季度的医学类、机械类、艺术和设计类、市场营销类和计算机类等岗位需求缺口最大;在供给大于需求方面,则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类和电子电气类专业上。从总体情况看,需求大于供给的平均求人倍率为1.45,供给大于需求的平均求人倍率为0.75,供求之间的专业结构性矛盾较上季度有所缓解。

专业需求排名专业类型需求人数求职人数求人倍率
万人万人
1土建类1.261.330.95
2机械类1.170.631.86
3市场营销1.050.611.72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10.651.54
5电子/电气类0.981.240.79
6财会类0.810.741.09
7工商管理类0.590.810.73
8经济学类0.510.471.09
9医学类0.50.252
10生物/化工/制药类0.320.261.23
11教育学类0.310.281.11
12汉语言文学类0.30.470.64
13艺术与设计类0.260.151.73
14外语类0.180.151.2
15人力资源管理0.160.270.59
16物流管理0.120.121
17信息与通信工程类0.120.091.33
18环境与安全类0.110.120.92
19电子商务0.10.120.83
20旅游管理0.080.1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