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二季度西安地区无形市场企业用工需求分析

2015-07-24 文章来源:西安市人才网

   为进一步掌握无形市场企业用工需求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在促进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部分人才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情况分析的通知》的要求,旨在为人力资源供需双方提供相关数据参考,基于二季度人才数据库的统计,现对西安市人才网人才供需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季度共采集662家用人单位, 9930个岗位信息,据西安市人才网数据统计表明,二季度期间用人单位数及提供岗位数均呈现出环比上涨、同比下降趋势。

   从单位性质分布情况看,在662家单位中,国企及事业单位173家,占总数的26.13%;私营及个体企业405家,占总数的61.18%;其他企业84家,占总数的12.69%(见图一)。

   从单位的岗位需求情况看,二季度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市场营销类20.56%,人力资源管理类10.74%,教育培训类9.27%,计算机类8.38%,占到需求总量的48.95%(见图二)。


   从个人意向职位分布情况看,排名前四位的建筑机械类,财务类,市场营销类以及通信电器类,占到求职个人总人数的45.31%(见图三)。

   从学历分布情况看,无论是求职个人还是招聘单位,都是专科及本科学历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73.05%和68.05%(见图四)。

    从工作经验分布情况看,本季度单位对求职者工作经验的要求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占岗位需求总数的34.20%。求职个人中,应届毕业生及1年以下工作经验者居多。(见图五)。


  二、供求情况特点分析

   (一)“世界那么大,走哪儿都是家”——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比趋缓

   每年的第二季度,都是高校毕业生背水一战,竞争求职的关键时期。因为如果错过毕业前最后的黄金机会,就会失去校园招聘的便利和应届生的优势。从供求整体情况来看,本季度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令人可喜的是,较去年同期相比,人才供需矛盾有较大缓解,全市人才市场一片“回暖”景象。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增加用工需求,为应届毕业生开设绿色通道,岗位呈现“质”和“量”的双向增长。另一方面,人才中心与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形成合力,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理念给予及时有效指导,让毕业生的就业思维更加开阔,不少人不再死守一线城市,而是选择了中小新兴城市就业或创业,多点开花,有效缓解了岗位拥堵和就业压力。

   (二)“股市风险大,迷茫你我他”——财务金融营销类岗位喜中藏悲

   去年以来,股市回暖,随着一波波涨势的来临,“大牛市”成了许多股民的口头禅。不仅股市热闹,从本季度的用工需求情况来看,市场营销类、财务金融类岗位继续走俏,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大热门”。一些证券公司甚至通过短期培训,大量招入具有市场营销知识的求职者,意在通过营销策略开拓股票投资市场,借牛市创造新的神话。但随着股市新一轮波动的到来,不少职员也在不停地对市场环境进行重新判断,产生了“跳槽”的念头。值得关注的是,在城市生活成本日益增长的情况下,由于“跳槽”成本增加、薪资低于预期等原因,重新就业周期也逐渐拉长,因此出现“离职潮”等现场的可能性并不大,短期内财务金融营销类岗位依然会是热门。

   (三)“人才缺口大,到哪儿找专家”——高技能人才重金难求

   有一次小编到4S店修车,怎么也找不到之前那个修理工,最后才了解到,他被宁波一家4S店挖走了,工资涨了一倍多,还升为了技术组长。据了解,目前我市人才市场中,技术型人才待遇相对较高,如果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型“高级蓝领”,工资待遇更是相当可观,甚至和一些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不差上下。中小企业对一般技术工岗位的月薪承诺都在2500元以上,而高技能人才的月薪至少在5000元以上。但此类岗位大多明确要求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或需要实战考试。从本季度分析看,我市高技能人才仍然非常紧缺。同时,在求职者中,应、往届毕业生较多,技术实践机会少和缺乏自我正确定位导致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三、关于招聘求职的一些建议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好技术才是硬道理

   不少企业向小编感叹,“现在招个合适的技术工人真难”。尽管有着漂亮的头衔和名牌大学的背景,一些毕业生的技术实战水平还是被企业毫不客气得用“业余”来形容。尽管近年来高校对实际操作能力不断重视,并提倡把更多的学习时间从理论引向实践,但一些毕业生对自身技术能力仍然不够重视,总想跳过一线,直接进入管理层,导致就业过程中出现了无人敢要的尴尬情况。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各位同学: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企业也愈发看中员工的实际能力,要想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和硬功夫说话,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技术型人才。

   (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行动起来闯出天地

   李克强总理曾说过,“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很多求职者对于岗位观望时间过长,往往缺乏投入工作的勇气和决心,而失去了就业的机会。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小编这样一个故事:曾经一名求职者向他们公司投出简历,经过面试,供求双方对彼此都很满意,但这个求职者仅仅因为公司没有直接给他部门副经理的职位,就放弃了这次工作机会。回头想想,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只要他付出行动,害怕证明不了自己吗?小编提示各位求职者,深思熟虑找工作没有错,但是不要过分纠结。鞋合不合适,穿在自己脚上才知道。甩开膀子去拼搏,才能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一步到位不如步步精彩,好机会不是等来的。

   从数据分析看,一些求职者投简次数非常少,经过工作人员的电话访问,才知道他们对专业的匹配性要求非常高。一位同学告诉我们,他的亲戚有好几位都是建筑工程师,因此他找工作也必须从大的建筑公司开始,争取一步到位。其实这位同学如果对自己的定位更为开阔,完全可以先找一家可以给自己更多实践机会的公司就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再根据环境做二次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抓住身边的机会,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更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