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三季度西安地区无形市场企业用工需求分析

2015-11-10 文章来源:西安市人才网

为进一步掌握无形市场企业用工需求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在促进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部分人才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情况分析的通知》的要求,旨在为人力资源供需双方提供相关数据参考,基于三季度人才数据库的统计,现对西安市人才网人才供需情况分析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本季度共采集594家用人单位, 8316个岗位信息,据西安市人才网数据统计表明,三季度期间用人单位数及提供岗位数均较上季度略有下降。

从单位性质分布情况看,在594家单位中,国企及事业单位209家,占总数的35.19%;私营及个体企业348家,占总数的58.59%;其他企业37家,占总数的6.23%(见图一)。

从单位的岗位需求情况看,三季度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市场营销类21.48%,计算机互联网类10.32%,人力资源管理类9.19%,百货连锁零售服务类7.65%,占到需求总量的48.63%(见图二)。

从个人意向职位分布情况看,排名前四位的建筑机械类,市场营销类,人力资源管理类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类,占到求职个人总人数的44.03%(见图三)。

从学历分布情况看,无论是求职个人还是招聘单位,都是专科及本科学历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73.4%和69.46%(见图四)。

 从工作经验分布情况看,本季度单位对求职者工作经验的要求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占岗位需求总数的35.47%。求职个人中,应届毕业生及1年以下工作经验者居多。(见图五)。

二、供求情况特点分析

   (一)国企招聘相对放缓,私企岗位热度不减。

由于大多国企招聘与高校招聘保持同步,第三季度,国企岗位主要以“个别调整和补充”为主,并未呈现前两个季度的火热局面。但由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给力政策促进就业,加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第三季度,私营企业招聘主导就业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外资企业等数量也有所增加。通过对几次招聘会的实际调查,令人可喜的是,随着就业市场的繁荣和政府监管力度的增加,私营企业对人才储备的需求不断增强,提供岗位数量不断增长,用工制度也越发完善和正规,除了“五险一金”等必要保障外,许多企业打造了“孝心年金”、“健康基金”等员工福利。可见,许多企业已经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基石,尊重人才,留住人才,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服务行业需求增长,管理人才重金难求。

本季度人才供需总体呈现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销售类岗位仍然作为市场供需主体继续领跑。同时,各种酒店、旅游、娱乐等服务型行业用工需求也不断增加。小编了解到,较以往不同,如今服务业招聘已经开始打“长线战略”,大多招聘单位都为员工提供了培训机会,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心态保障企业的发展。一家饮食方面的企业甚至为新招聘的服务运营经理提供了出国培训两周的机会,可见求贤之心的诚恳和迫切。但服务业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尤其是对于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等高端的人才类型,招聘难度相对较高,有的企业开出万元月薪,也没有觅得合适人选。同时,技术工人、服务人员以及快递人员等生产性的岗位招聘难度也没有得到缓解,找不到合适之人,留不住优秀之人,培养不出潜力之人成为了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

   (三)毕业生求职依然火爆,网络渠道已成主力。

三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依然是就业主力军,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涌入网络招聘平台,这也为招聘市场注入了新活力。据统计分析,本季度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也多集中在管理类、文职类等劳动强度相对较小,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的岗位,除了对工资薪酬有一定要求外,更加注重了对职业前景的选择,多数求职者想谋求一份体面、稳定有保障、能长期规划的职业,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更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更高。

三、对求职者的建议

第三季度正值应届毕业生大批量进入职场求职之际,劳动力市场的部分行业出现了岗位资源稀缺的现象,缺乏求职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牟利的切入口。少数企业以招聘岗位无需工作经验为诱饵,吸引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通过应聘过程中收取的报名费、培训费、服装费等各类费用牟取利益。

需要提醒广大求职者的是,近期求职应谨防类似的招聘陷阱。找工作需要耐心加细心,求职者应聘时要多方面、多渠道详细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看看企业是否正规,业务是否合法,企业是否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是否有投诉、不良记录等。了解企业信息的方法有很多,在网上搜索查询是其中的方法之一,比如在工商部门网站或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企业名称,即可搜索查看企业有关信息。

西安市人才网也倾尽一切努力,在保持做好各种常规网络招聘会的同时,加大力度,积极响应政府促就业的号召,举办了不同种类的公益性网络招聘会,最大限度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预计进入四季度,大多企业将进入年终总结阶段,招聘市场的需求将有所减缓。同时受传统节日影响,求职者也会有“一切求稳,来年再战”的心理暗示,更换现有职位的可能性较小,企业招聘或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