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2016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2016-11-25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

一、此期特征

(一)此期需求和求职人数较上季度略有下降。

(二)该局所举办的多次大型招聘会,让广大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较为稳定。凡就业的人员月工资可达3000元以上,技术较好的月薪可达4000—5000元以上。

(三)农民工求职者就地就近就业成功率持攀升状态,而大学生就业相对稳定,但存在着挑剔和跳槽频繁。

二、劳动力供求状况分类分析

(一)供求总体状况:劳动者供大于求,第三季度通过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岗位需求数为1871人,求职人数为1710人,求人倍率1.09。

(二)各产业、行业供求状况:第三产业的需求仍是主流,需求为1388人,占此期需求比重为74.18%。

(三)不同类别用工单位需求状况:从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看,需求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企业仍是用工主体,需求人数1855人,占用工需求比重的99.14%,其中内资企业,个体经营,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求量位居前二、三位。

(四)不同职业供求状况:从用工需求情况来看,办事和有关人员需求591人,占需求总数的31.59%,其次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571人,占需求总数的30.52%。

(五)不同类别求职人员供求状况:在现有求职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求职人数200人,求职比重为11.70%,其他失业人员和就业转失业人员居前两位,分别占33.39%、22.28%。

(六)招聘、应聘条件分析:从用工招聘的条件来看,对男性需求较多,为1122人,达59.97%,女性为749人,达40.03%。对年龄的要求:此期 25—34岁的需求量最多,为1216人,需求比重为64.99%;16—24岁的,需求为609人,需求比重占32.55%;45岁以上的为2人,需求比重占0.11%。

对文化程度和技术素质的要求,此期需求中,初中及以下文化需求为45人,需求比重占2.41%,高中以上文化需求为434人,需求比重占23.20%,要求大专以上文化的为957人,51.15%,要求大学以上文化的为435人,占23.25%,这主要是各职业介绍机构根据该州人才资源情况有针对性地、有阶段性采集用工信息的统计结果,相信今后对熟练工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第三季度从文化程度和技术等级来看,求职者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等级仍然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或初级技能的占求职者总数的13.90%,高中文化或中级技能的占20.7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高级技能的占7.96%。在此期求职人员中,无技术等级的占0.00%;中级、高级技术熟练工人需求较大,但高级技能人才所占比重只有4.28%,用人单位一般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另初级专业技术服务20.68%,但这类人员较难觅到如意或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缺工原因

恩施州目前用工量最大的是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商业百货、工厂普工、茶叶和农副产品加工、酒店餐饮、旅游业、建筑装饰、居民物业服务、汽车销售及维修。用工量较大的岗位是建筑工人、普通工人、中低层管理人员、旅游服务、百货营业员、业务员等一线中低难度技术岗位。

(一)从地域来说,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各岗位工资水平相对偏低;二是经济总量较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内劳动力就业需求;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就业岗位类型单一,不能满足或难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人才的就业需求。以上三种原因直接导致不少就业人员不稳定,极易跳槽流动或外出务工。

(二)从用工企业来看,一是企业规模较小,生产销售量有限,工资难以提高,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劳动密集强度大;二是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不专业,招聘渠道没有有效的整合;三是企业推行结果考核制,将业绩发展风险转嫁给员工,企业缺少必要的配套经营措施,员工业绩压力大,如销售类职位以低底薪甚至零底薪招聘,市场风险完全转嫁给员工;四是工厂工人按照计件工资,没有相应的保底薪酬制度,订单风险也转嫁给了员工;五是部分企业招聘条件明显高于岗位需求,片面追求年轻化和熟练化,不愿意吸纳新手和老年员工。

(三)从劳动者来说:一是高校毕业生期望值高,缺少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又不愿从基层、从艰苦性和挑战性工作做起;二是年轻求职人员不愿意花时间学习技术和钻研技术,不愿意提升自身素质;三是求职人员注重个性发展,注重个人利益;四是不少求职者不愿意去郊外和乡镇企业的工厂上班,都盲目的扎堆在县级以上的城区工作,40%的人员随意性强,跳槽频繁,导致流动率仍然很大。

另外,还有该州的劳动力和人才供需结构均不平衡,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虽然比以往有所缓解,但还是长期并存。

四、对用工企业和就业部门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方式主动上门服务,多深入企业,多接触民众和求职者,多了解多指导他们如何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随时掌握企业用工动态,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全心全意的为广大企业和求职人员服务。

(二)加强法律、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让政策进单位,进高校、进企业、进基层,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双方的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让企业珍惜人才、珍惜员工,让员工珍惜企业、珍惜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努力工作。

(三)要求用工企业为员工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提高工资、工龄、福利等激励机制。

恩施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

2016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