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2017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2017-09-04 文章来源:句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7年以来,江苏省句容市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上半年实现新增就业601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36%。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9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0.86%;城镇登记失业率2.18%,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一、基本情况

  1.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一季度,句容市国内生产总值123.47亿元,同比增长8.4%,全市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经济增长一个点会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也相应增多。

  2.重点监测企业职工总数变化不大。该市对制造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10个行业75家企业进行了监测,2016年12月监测企业职工总数17941人,2017年6月职工总数18199人,半年来增加了258人,增幅为1.44%,员工小幅增加,监测企业用工状况总体较为稳定。

  3.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总量小幅下降,但供求状况总体平稳。上半年,累计进场招聘企业总数1186家,累计进场招聘企业提供岗位35006个,累计求职人数26982,求人倍率为1.3。从产业需求来看,需求人数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二产和三产需求人数约占需求总数的99%。从行业需求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占需求行业的前三位,需求人数分别为15849、6324、5056,需求人数所占比重分别为45.28%、18.07%、14.44%。从岗位需求来看,主要集中在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该工种需求最大,占需求总量的45.12%,同时面向该工种的求职者人数也是最多。电子操作工、服务员、销售员是我市上半年需求缺口较大的工种,而文员、财务是求职缺口较大的工种。

  二、就业形势研判

  1.就业状况总体稳定,需求岗位同比下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上半年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企业岗位需求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入场的制造业企业需求人数减幅明显,但求人倍率维持在1.3左右,岗位需求人数明显高于求职人数,市场招聘情况良好。目前,该市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企业主要缺乏一线操作工人和技术性工人以及高层次人才,但许多求职者尤其是大学生就业观念有所偏差以及技能不对应难以获取心仪的岗位。

  2.传统行业依然是用人需求的主体,但新兴产业用工需求明显上涨。

  企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其中制造业人员和批发零售业以及住宿餐饮业需求比例高达70%左右,尤其是制造业中的光电子行业、制衣制鞋业、机械业等传统行业用人需求旺盛。同时,近年来,该市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特色,明确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强化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如宁武新材料、海田新材料、育达复合材料、天晟药业等用工需求旺盛。

  3.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作用日趋凸显,返乡就业人员增多。

  目前该市吸纳就业的主力是内资企业,而内资企业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日趋显现,小微企业俨然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该市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大半,而企业从业人员也占据企业从业总数的重要比例,小微企业在支撑经济增长上发挥重要作用,对就业岗位的增加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自2016年以来该市依托现代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优势,竭力帮扶返乡人员就业创业,上半年,共扶持428名返乡人员成功创业、创造就业岗位2146个,容北茶谷、天隆神怡、兆鋆科技等返乡创业名企示范效应显著。

  4.监测调查企业中约四成企业职工较年初减少,企业下半年用工需求明显低于年初,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不容小觑。

  根据失业动态监测数据显示,75家企业6月底职工总数较年初减少的有28家,占比达37.33%,而这28家企业大多是因为员工离职,企业未能招到新员工补足岗位,没有企业破产、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发生。六月底,该市进行了三季度企业用工需求调查,被调查的75家企业中有52家企业有招聘计划,占比达69.33%,计划招聘1283人,相比于春季计划招聘数减少了60.61%。在计划招聘的1283人中,技能型人才所占比重较以往有所上升,专业技术人员计划招聘所占比重达11.15%,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使技能型人才水涨船高。

  三、对策建议

  根据就业形势的整体情况,该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自身职能出发,将通过以下举措更好的稳定就业形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加快市场对接,缓解供需矛盾。

  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尊重企业和劳动者的市场供求主体地位,消除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其次,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高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利用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优势,促进劳动力供求双方有效对接。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质量。

  一是要鼓励企业和引导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培训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为全市重点企业开展订单式在岗职工技能培训,加强职业能力鉴定管理,缓解供需矛盾;三是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掌握一技之长;四是,要尊重劳动和技能,完善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引导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3.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助推重点人群就业。

  一是对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等政策;二是对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保补贴;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如保洁、保安、家政等公益性岗位,积极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同时落实公益岗位补贴;四是举办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搭建互动交流对接平台。

  4.规范企业用工,激励吸引员工。

  一是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二是逐步提高职工的福利、奖金收入;三是要不断提高各项保障水平,如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四是探索建立农民工公寓,为其提供安定的住所,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其稳定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五是改善企业的用工环境,包括工作和生活条件,并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强化企业与员工的关联性,形成“锁定效应”,以此留住职工,实现稳定就业。

  5.强化结对共建,助力精准扶贫。

  一方面加强与陕西省蒲城县人社部门的沟通与磋商,积极开展劳务引进、技能培训、贫困家庭帮扶、创业服务等合作交流,依托两市人力资源市场,定期举办劳务协作推介会,用人单位招聘会和网络招聘活动,为全市企业招到优秀员工而努力,共同促进两地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另一方面调查摸底市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贫困劳动力家庭及个人信息资源,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就业援助扶持政策,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6、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增强就业工作的预见性。

  依托现有就业数据统计监测基础,细化部分数据指标内容,不断强化数据搜集工作,做到从宏观经济指标、就业情况、失业情况、企业用工情况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等方面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准确掌握就业失业状况,增强就业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吴晓蕾、秦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