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15年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2016-03-03 文章来源:佳木斯市人力资源市场

  一、2015年人力资源市场总体概况

  2015年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10场,其中大型招聘会8场,校园、企业及行业专场招聘会15场,常规招聘会87场。进场招聘单位920家,提供就业岗位125000个(次)。全年进场各类求职者132800人(次),有19865人实现初步就业。经过抽样回访统计,有11792人实现就业。全年求人倍率为1:0.94(即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说明市场就业岗位和求职者之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市场总体供求存在一定的缺口,从统计实现就业的人数来看,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

  表1:供求总体情况

  

  需求人数(人)

  求职人数(人)

  求人倍率

  本年度有效数

  125000

  132800

  1:0.94

  二、具体供求情况分析

  (一)按产业分组的需求状况

  本年度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从数据上看,第三产业仍是劳动力需求的主要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达到了70.20%。

  

  图1: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二)按行业分组的需求状况

  从行业需求情况来看,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据了需求的前五名分别为:18.9%、12.6%、11%、9.3%、8.2%。

  今年,第三产业中的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用工需求依然占比较大的比重。第二产业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自身生产能力增加、规模扩大或业务量增加,用工需求有所提高。其中,黑龙江泉林生态有限公司,在2016年企业加大投产,现有职工总数为610人,预计2016年用工人数将达到2000人。

 

  图2: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三)用人单位需求状况

  从用人单位需求看,市场用工需求主要集中在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占84.78%。


  图3: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劳动力的需求人数

  

  (四)按专业需求人数

  全年热门需求专业排名为:市场营销类、工商管理类、财务会计类、计算机应用类、机械设计制造类、经济贸易类、数控技术应用、建筑设计类、教育类以及电气自动化类。

  图4:按专业需求排名前十 (单位:人)

    

  (五)求职人员分类状况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占30.4%。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为21%(22.8%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转失业人员为37.1%、其它失业人员为30.4%;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为3.4%(本市农村人员的比重占0.2%,外埠人员的比重占3.2%)。

  表2: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

  求职人员类别

  求职人数

  (人)

  所占比重

  (%)

  新成长失业青年

  27888

  21

  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

  6372

  22.8

  就业转失业人员

  49269

  37.1

  其他失业人员

  40371

  30.4

  在业人员

  2258

  1.7

  退休人员

  5710

  4.3

  在学人员

  2789

  2.1

  本市农村人员

  265

  0.2

  外埠人员

  4250

  3.2

  合计

  132800

  100

  

  (五)招聘、应聘条件状况

  1、性别。

  从对劳动者的性别需求看69.3%的用人需求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其中,对男性的用人需求为38.12%,对女性的用人需求为31.2%。

  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看,男性的求职比重为51.9%,女性的求职比重为48.1%。

  从供求结构对比来看,男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0.98,女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0.90。


  表3: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

  性别

  需求人数(人)

  所占比重(%)

  求职人数(人)

  所占比重(%)

  求人

  倍率

  男

  47625

  38.1

  68923

  51.9

  1:0.98

  女

  39004

  31.2

  63877

  48.1

  1:0.90

  无要求

  38371

  30.7

  /

  /

  /

  合  计

  12500

  100

  132800

  100

  /

  

  2、年龄。

  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来看,87.4%的用人需求对求职者的年龄有明确要求。其中对16-24岁之间的用人需求为31.7%,25-34岁之间的用人需求为45.1%,35-44岁之间的用人需求为8.6%,45岁以上的用人需求为2%。

  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16-34岁之间的人员约占求职总数的46.7%,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人员为9%,25-34岁之间的求职人员占37.7%。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16-34岁年龄组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最大,分别达:1:3.43,1:1.26,反映出我市位于偏远地区,很大一部分青年到南方或大城市打工,导致此年龄组空缺比较严重。


  表4:按年龄分组的劳动力供求信息

  年龄

  需求人数(人)

  所占比重(%)

  求职人数(人)

  所占比重(%)

  求人

  倍率

  16-24岁

  39625

  31.7

  11952

  9

  1:3.43

  25-34岁

  56375

  45.1

  50066

  37.7

  1:1.26

  35-44岁

  10763

  8.6

  56307

  42.4

  1:0.31

  45岁以上

  2500

  2

  14475

  10.9

  1:0.29

  无要求

  15737

  12.6

  

  

  

  合  计

  125000

  100

  132800

  100

  

  

  3、文化程度。

  从用人需求对求职者文化程度的要求来看,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具有高中和大专文化程度,其用人需求分别占总需求的29.5%和30%。另外,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需求的1.2%;对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需求的14.9%。

  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占全部求职者的31.8%。另外,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为23.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为44.5%。

  从供求状况对比情况来看,到市场参加招聘会的求职者中文化程度偏低的占多数,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岗位与求职人数比率最低达到1:0.28,其它文化程度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相差不多。

  图5: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

  

  表5:按文化程度分组的求人倍率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高中

  大专

  大学

  硕士以上

  求人倍率

  1:0.29

  1:1.17

  1:1.49

  1:0.95

  1:1.13

  三、全年市场职业供求状况特点分析

  (一)全年人力资源市场职位供求形势总体稳定,但实现有效对接还是比较难。从2015年全年的求人倍率(1:0.94)来看,基本上一个就业岗位对应有一位求职者应聘。但从最终实现就业的人数(11792)和进场求职人数(132800)比率可以看出,求职者与空缺岗位匹配度较低。从数据分析原因有二:一是从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信息来看,进场求职者年龄在35岁以上占到总人数的53.3%,求人倍率最小分别达:1:0.31、1:0.29。说明我市属于劳动力输出型城市,青年人大部分在省会及发达城市就业,进场求职者多数为中年人,企业对这部分人的需求不多。二是从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来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岗位与求职人数求人倍率最低达到1:0.28,说明大部分企业在招工上对文化程度要求较高,且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用工需求最低,而求职者中文化低的占据23.7%,这部分人员就业比较难。

  (二)进场求职群体中应届毕业生比重下降,最难就业季来势汹汹的求职压力并未在市场出现。2014年进场求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求职群体中所占比例为8.5%,而201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下降为6.1%,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大城市就业成为主趋势,一线城市一职难求,而三线、四线城市一才难求。

  (三)销售、服务类岗位流失率最高,且与技术类岗位成为招聘难度最大的三类职位。营销类职位需求高居榜首,既有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所带来人员招聘需求增加的因素,同时也因基础性的营销岗位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企业需要持续招聘来补充相关岗位人员。

  (四)价值观、需求偏离,入职一年内的员工流失率最高。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求职者往往对工作持有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工作与自己的心理预期出现差别,便立即抽身而去,频繁的跳槽和裸辞现象,让企业大为头疼。这种现象表现出求职者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对未来发展方向、社会需求认知以及自我认知的迷茫。

  (五)人才难求,高级技工成为企业急需,出现年龄断层。目前制造行业招聘的主要岗位是具备熟练操作经验的焊工、车工、磨工、数控操作工等技术工人,大多数企业给出的工资在3000元-5000元之间,相比省内其他地市同行业也是比较高的。但是应聘者90%都是40岁以上的中年劳动力,尤其是40岁至50岁居多,中青年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技术工种断层现象较为明显。一方面我市技师学院培养的技术人才多数被南方城市聘走、挖走,其中大连船舶工业工程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等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在学生毕业后直接聘走。另一方面不少专业出身的年轻人认为从事技工工作环境差、薪酬不高、劳动量大,因而更愿意找份轻松、体面的工作,这也是造成企业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科研技术性人才,如:医药化工类研发工程师、软件编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等专业性岗位招聘难度相当大。企业虽然用高薪来吸引人才,却鲜有人问津。

  (六)工作态度和个人综合能力成为企业选才的首要考虑因素。通过本年度对招聘单位所做的问卷调查发现,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等选人标准,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工作态度和个人综合能力。以德选才,德才兼备将是未来企业选人的首要考虑因素,对于那些因为小事动辄离职跳槽的年轻求职者来说,培养其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显得尤其重要。

  四、针对分析报告里问题下步应对措施

  针对目前人力资源市场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应从企业、政府和劳动者三方面同时着手解决好此类问题。

  (一)从政府层面。我市应加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省内知名企业来佳建厂投资。一方面推动本市劳动力就业;另一方面吸引外地(主要是周边城市)技能型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来我市就业,以推进我市的经济发展。

  (二)从人力资源市场角度。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方针,通过搭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平台,完善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一是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招聘活动。要充分发挥市人力资源市场在连接供求双方的平台作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根据企业需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专场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创造更好环境。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对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独立的、交通便利、设施完备、面积充足的人力资源市场。三是尽快实现市、县、乡、村(社区)工作站四级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有效联接,加强劳动力信息收集、发布和就业指导,及时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准确的供求信息。

  (三)从就业培训部门角度。针对不同层面的求职者应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服务。一是积极联合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岗前培训,从而达到企业用工要求,并可按规定享受定额培训补贴。二是针对目前许多失业下岗人员的职业技能与企业用工要求有较大差距的情况,应加大对失业下岗人员的技能培训,采取定向的订单的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训员工,促进城镇失业下岗人员的二次就业。三是应提高进城务工农民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这部分人员整体学历低,大多数虽有到城市求职愿望,但一般都是以打零工、散工、力工为主,对于一些有简单技术要求和一定技能的工种他们无法适应,虽对一些招聘岗位十分中意,由于无技能干着急。因此,培训部门应深入到村屯开展培训,内容也应该以普通技工、居民服务业、餐饮住宿业、批发零售业等基础性工作为主,并有针对性的定向培训,达到培训完就上岗的目的。

  (四)从企业角度。应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改善员工待遇。绝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待遇是企业招到人、留住人的关键,在提高员工待遇上,各企业都有所行动。调查中,部分企业负责人都表达了新年增资的想法,大体增资幅度在5%-10%左右。我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也从1050元提高到1270元。从当前就业形势看,不仅是企业挑选员工,更多的是员工挑选企业。要加强对企业的约束和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引导企业树立“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观念,发展企业文化,爱护、关心、尊重员工;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用工,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从劳动者角度。首先求职者应转变眼高手低的就业观念,做好自身定位,脚踏实地做起,树立正确的、切合实际的就业观念。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多参加一些政府和就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给自己加分,提高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