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2015年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15-11-25 文章来源:辽宁人才派遣网
一、供求总体情况
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7、8月份为淡季,9月份中旬供需人数开始回升,总体供需人数比二季度有所下降。我市用人单位通过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共有75321个,与上季度相比减少14570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进入市场的求职者有85097人,比上季度减少15337人,与去年同期持平,求人倍率为0.89,与去年同期持平;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差同比增加了,但环比减少了(见表1),这说明供需矛盾同比略有加剧,但环比有所好转,结构性矛盾作为主要矛盾未来一段时间将长期存在。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年月
2015年三季度
2015年二季度
2014年三季度
序号
供求情况
环比 增减(人)
环比增减(%)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供求情况
供求情况
需求人数
1
75321
-14570
-16.21%
-1404
-1.83%
89891
76725
求职人数
2
85097
-15337
-15.27%
-642
-0.75%
100434
85739
求人倍率
3
0.89
0.02
2.23%
-0.01
-1.09%
0.90
0.89
二、按照不同分组分析供求情况
1、第三产业用人需求占主导地位,第一、二产业需求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
随着本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二产业需求正在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需求人数不断增加,所占比重为74.0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15%,增幅为4.44%。第二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为22.1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71%,降幅为3.10%;第一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为3.73%,同比下降2.44%,降幅为39.55%。去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农民工需求人数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就业机会大量减少,农民工不得不回家乡参与农业生产,或者返乡创业,因而第一产业的大部分用工需求被这部分农民工内部所消化。
在三个产业分类中,第三产业用人需求占到主导地位,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人员能力和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升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需求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见表2)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年月
2015年三季度
2014年三季度
序号
需求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需求人数
比重(%)
第一产业
1
2808
3.73%
-1924
-2.44%
-39.55%
4732
6.17%
第二产业
2
16717
22.19%
-856
-0.71%
-3.10%
17573
22.90%
第三产业
3
55796
74.08%
1376
3.15%
4.44%
54420
70.93%
合计
4
75321
100.00%
-1404
0.00%
0.00%
76725
100.00%
2就业形势更趋复杂,各行业反应出的需求情况变化各有不同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各行业所反应出的情况变化也各有不同,其中多个行业波动较大,具体情况如下:
农、林、牧、渔业人员需求下滑(原因同第一产业)。
制造业总体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为12.27%,同比增长1.4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为2.60%,比去年下降了0.53%,下降幅度为16.87%,降幅较大的原因除大环境因素外,行业存在垄断,体制壁垒越来越明显,大部分人员需求被内部消化。
建筑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为6.97%,比去年下降了1.98%,降幅为22.15%;房地产业需求人数占比为3.18%,同比降幅为0.03%;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这两个行业受经济环境冲击严重,到目前为止建筑业一直疲软,但房地产销售在政府连续不断的利好政策刺激下,同比首次与去年持平。在前不久的8月26日央行宣布再度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这已经是央行年内第4次降息、第4次降准!频率绝对是空前的,完全超越了2008年经济危机时的政策力度!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为4.29%,同比增长0.71%,增幅为19.8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员需求占比为8.34%,同比增长0.33%,增幅为4.13%。在实体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电子商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突破口,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11月19日、今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4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多次力挺电子商务,5月7日又签批了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这都说明政府对电子商务寄予厚望,所以在未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人员需求应该会越来越旺盛。
金融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为3.90%,增幅仅为0.08%,结束了前两个季度的快速增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与从6月中旬开始股票市场一轮大牛市行情的结束有直接关系。
住宿和餐饮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为9.10%,同比下降0.44%,降幅为4.65%,变动幅度较小;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为7.36%,同比增加0.52%,增幅为7.5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为1.99%,同比增长0.24%,增幅为13.9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为10.82%,同比下降0.33%,降幅为2.97%,同比基本持平;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为2.79%,同比增长0.12%,增幅为4.67%。随着我国社会结构老龄化和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国家对居民服务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在今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称,服务业就业容量大,发展前景广,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所以未来这两大行业需求应该会持续增加。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人员需求所占比重为2.33%,同比增长0.54%,增幅为29.99%,说明随着人民群众整体文化素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和健康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见表3)


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年月
2015年三季度
2014年三季度
序号
需求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需求  人数
比重(%)
农、林、牧、渔业
1
2808
3.73%
-1924
-2.44%
-39.55%
4732
6.17%
采矿业
2
265
0.35%
265
0.35%
#DIV/0!
0
0.00%
制造业
3
9242
12.27%
940
1.45%
13.39%
8302
10.8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
1958
2.60%
-441
-0.53%
-16.87%
2399
3.13%
建筑业
5
5252
6.97%
-1620
-1.98%
-22.15%
6872
8.9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
3231
4.29%
485
0.71%
19.86%
2746
3.5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7
6281
8.34%
136
0.33%
4.13%
6144
8.01%
批发零售业
8
8500
11.29%
-446
-0.37%
-3.21%
8946
11.66%
住宿和餐饮业
9
6851
9.10%
-468
-0.44%
-4.65%
7320
9.54%
金融业
10
2938
3.90%
-52
0.00%
0.08%
2990
3.90%
房地产业
11
2395
3.18%
-45
0.00%
-0.03%
2441
3.1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2
5543
7.36%
292
0.52%
7.53%
5251
6.8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3
2481
3.29%
373
0.55%
19.90%
2108
2.7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4
1501
1.99%
159
0.24%
13.90%
1343
1.7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5
8152
10.82%
-406
-0.33%
-2.97%
8558
11.15%
教育
16
2787
3.70%
-368
-0.41%
-10.03%
3155
4.11%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7
2103
2.79%
56
0.12%
4.67%
2046
2.6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8
1752
2.33%
379
0.54%
29.99%
1373
1.79%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19
1280
1.70%
1280
1.70%
/
0
0.00%
国际组织
20
2
 
2
0.00%
/
0
0.00%
合计
21
75321
100.00%
-1404
0.00%
0.00%
76725
100.00%
3、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优胜劣汰,私营企业成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从用人单位看,内资企业依然是用工的绝对主体。其中私营企业用工需求占需求总量的47.02%,比去年同期增长5.0%,增幅为11.90%,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个体经营企业因为可以随时根据市场行情而调整,灵活多变,用人需求也比较旺盛,占到总量的8.44%,同比增幅39.91%;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用工需求同比下滑比较明显,除大环境因素外,主要是因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优胜劣汰,这几类企业数量越来越少。港、澳、台投资企业用工需求同比持平;外商投资企业用工需求占比5.37%,同比增长0.68%,增幅为14.54%(见表4)。


表4. 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
 
年份
2015年三季度
2014年三季度
序号
需求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需求  人数
比重(%)
企业
1
75321
100.00%
-1404
0.00%
0.00%
76725
100.00%
其中:内资企业
2
60515
80.34%
-3526
-3.13%
-3.74%
64041
83.47%
国有企业
3
470
0.62%
-1118
-1.45%
-69.86%
1588
2.07%
集体企业
4
1594
2.12%
-1086
-1.38%
-39.42%
2680
3.49%
股份合作企业
5
3658
4.86%
-997
-1.21%
-19.96%
4655
6.07%
联营企业
6
1793
2.38%
-379
-0.45%
-15.90%
2171
2.83%
有限责任公司
7
7138
9.48%
-2973
-3.70%
-28.09%
10111
13.18%
股份有限公司
8
6319
8.39%
-1636
-1.98%
-19.09%
7955
10.37%
私营企业
9
35414
47.02%
3177
5.00%
11.90%
32237
42.02%
其他企业
10
4130
5.48%
1486
2.04%
59.13%
2644
3.45%
港、澳、台投资企业
11
4406
5.85%
-54
0.04%
0.62%
4460
5.81%
外商投资企业
12
4043
5.37%
448
0.68%
14.54%
3595
4.69%
个体经营
13
6358
8.44%
1729
2.41%
39.91%
4629
6.03%
事业
14
0
0.00%
0
0.00%
/
0
0.00%
机关
15
0
0.00%
0
0.00%
/
0
0.00%
其它
16
0
0.00%
0
0.00%
/
0
0.00%
合计
17
75321
100.00%
-1404
0.00%
0.00%
76725
100.00%
4、需求集中在商业和服务人员、生产运输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从各类职业的需求状况看,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所占比重为38.91%,同比增加了2.70%,增幅为7.44%;生产运输操作工所占比重为22.13%,同比基本持平;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为16.69%,同比基本持平。三者合计占到总需求量的77.73%。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对求职者的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要求较高,而市场上能匹配岗位的求职者不多。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等体力劳动者找工作相对较容易。(见表5)


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
需求
年份
2015年三季度
2014年三季度
序号
需求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需求  人数
比重(%)
单位负责人
1
703
0.93%
-678
-0.87%
-48.18%
1381
1.80%
专业技术人员
2
12574
16.69%
-175
0.08%
0.47%
12749
16.62%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3
7202
9.56%
-2037
-2.48%
-20.59%
9239
12.04%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4
29306
38.91%
1522
2.70%
7.44%
27784
36.21%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5
2936
3.90%
-543
-0.64%
-14.03%
3479
4.53%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6
16668
22.13%
-12
0.39%
1.79%
16680
21.74%
其他
7
5932
7.88%
519
0.82%
11.63%
5413
7.06%
无要求
8
/
0.00%
/
/
/
/
/
合计
9
75321
100.00%
-1404
0.00%
0.00%
76725
100.00%
求职
序号
求职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求职  人数
比重(%)
单位负责人
1
1410
1.66%
-319
-0.36%
-17.83%
1729
2.02%
专业技术人员
2
9650
11.34%
-518
-0.52%
-4.38%
10168
11.86%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3
10411
12.23%
-1944
-2.18%
-15.10%
12355
14.41%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4
35309
41.49%
3369
4.24%
11.38%
31940
37.25%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5
4617
5.43%
658
0.81%
17.49%
3959
4.62%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6
16945
19.91%
-334
-0.24%
-1.19%
17279
20.15%
其他
7
6755
7.94%
-1554
-1.75%
-18.08%
8309
9.69%
无要求
8
0
0.00%
/
/
/
/
/
合计
9
85097
100.00%
-642
0.00%
0.00%
85739
100.00%
5、新成长失业青年为求职的主体,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旧
今年三季度,迎来了高校毕业生择业的黄金季节,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求职,在本季度求职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毕业生求职比重为56.17%,与去年持平,说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依然很严峻。(见表8)
6、农民工求职人数总量明显下滑
三季度本市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求职人数依旧持续前两个季度双降的趋势。本市农村人员求职占比11.19%,同比下降2.79%,降幅为19.94%;外埠人员求职占比12.77%,同比下降4.55%,降幅为26.27%。纵观一、二、三季度可以发现经济环境对外埠人员的影响要大于对本市农村人员的影响。 (见表8)
7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在业人员求职比例明显增加
就业转失业人员占比达到10.05%,比去年同比上升1.01%,增幅为11.17%,这主要是经济持续疲软,一部分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不得已只能减员增效造成的。
企业在业人员占比5.94%,比去年同比上升1.22%,增幅为25.94%,根据我们的了解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已经连续2年未加薪甚至减薪,同时CPI却逐年上涨,再加企业裁员以后人均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的隐性增加,造成企业在业人员跳槽动机加强,尤其是年轻人流动性加大。另外退休人员和在学人员的求职人数同比也有大幅度增加,这可能说明在经济疲软的大环境的压力下,这两类人群也积极主动的为家庭分担压力。(见表8)


表8.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
 
年份
2015年三季度
2014年三季度
序号
求职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求职  人数
比重(%)
新成长失业青年
1
35842
42.12%
1951
2.59%
6.56%
33891
39.53%
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
2
20149
56.17%
1092
-0.06%
-0.10%
19057
56.23%
就业转失业人员
3
8555
10.05%
801
1.01%
11.17%
7754
9.04%
其他失业人员
4
5648
6.64%
-1444
-1.63%
-19.76%
7092
8.27%
在业人员
5
5059
5.94%
1012
1.22%
25.94%
4047
4.72%
下岗职工
6
236
0.28%
236
0.28%
#DIV/0!
0
0.00%
退休人员
7
4329
5.09%
1205
1.44%
39.61%
3124
3.64%
在学人员
8
5037
5.92%
2044
2.43%
69.56%
2993
3.49%
本市农村人员
9
9521
11.19%
-2462
-2.79%
-19.94%
11983
13.98%
外埠人员
10
10870
12.77%
-3985
-4.55%
-26.27%
14855
17.33%
合计
11
85097
100.00%
-642
0.00%
0.00%
85739
100.00%
8、男女求职比例基本均衡,用人单位的性别要求更加明确,但男女倾向性在弱化
从需求看,用人单位对男性需求占比为47.27%,同比增加4.19%,增幅为9.72%;女性需求占比为42.20%,同比增长6.41%,增幅为17.92%;虽然对男性的需求还是高于女性,但是这种比例在逐渐缩小。对性别无要求的需求人数同比下降了10.60%,说明用人单位的性别要求更加明确,但性别倾向性正在逐渐弱化。
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来看,男性求职者比例略高于女性,男性占到53.48%,女性占46.52%。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男性求人倍率为0.88,同比下降0.02,女性求人倍率为0.90,同比下降0.01,虽然男性求职者比重依然高于女性求职者,但女性求职者的求人倍率回升明显,本年度内首次高于男性。 (见表9)


表9.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
需求
年份
2015年三季度
2014年三季度
序号
需求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需求  人数
比重(%)
1
35605
47.27%
2549
4.19%
9.72%
33056
43.08%
2
31785
42.20%
4327
6.41%
17.92%
27458
35.79%
无要求
3
7931
10.53%
-8280
-10.60%
-50.16%
16211
21.13%
合计
4
75321
100.00%
-1404
0.00%
0.00%
76725
100.00%

9、用人单位要求和求职者年龄的结构性矛盾明显,45岁以上求职者就业竞争加剧
从表10的数据可以看出,94.56%的用人需求对求职者的年龄都有要求,用人单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25-34岁和16-24岁这两个年龄段分别占总需求的39.23%和27.07%,与上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对25-34岁这个年龄段的用人需求略有增加,同比增长0.81%,增幅为2.10%;对16-24岁这个年龄段的用人需求同比下降1.80%,降幅为6.24%。对45岁以上求职者的需求同比下降了0.48%,降幅为5.78%。
求职者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年龄段,其中16-24岁的求职者占比29.67%,同比下降了1.82%,降幅为5.78%,16-24岁年龄段求职者供求双降的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构成主体以新时代农民工为主,受餐饮娱乐业、建筑业下滑和农民工返乡人数加大影响,所以出现供求双降。
25-34岁这个年龄段的求职者同比增加0.68%,增幅为1.83%,与去年持平。这说明在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这个年龄段的求职者因年龄优势,就业情况相对比较稳定,在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和在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可能会低一些!
45岁以上求职者求职人数占比同比增加2.82%,增幅为25.81%。说明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这个年龄段求职者在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和在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应该是大于其他年龄段求职者!
35-44岁年龄段求职者需求占同比下降0.34%,降幅为1.64%;求职人数占比同比降1.14%,降幅为5.03%。这个年龄段的求职者社会家庭压力大,不会轻易选择跳槽,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变化不大。
总体来看我市多数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更趋于年轻化,更喜欢年富力强和年轻有干劲有朝气的求职者。(见表10)


表10.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
需求
年份
2015年三季度
2014年三季度
序号
需求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需求  人数
比重(%)
16-24岁
1
20391
27.07%
-1763
-1.80%
-6.24%
22154
28.87%
25-34岁
2
29546
39.23%
68
0.81%
2.10%
29478
38.42%
35-44岁
3
15423
20.48%
-550
-0.34%
-1.64%
15973
20.82%
45岁以上
4
5862
7.78%
-476
-0.48%
-5.78%
6338
8.26%
无要求
5
4099
5.44%
1317
1.81%
49.91%
2782
3.63%
合计
6
75321
100.00%
-1404
0.00%
0.00%
76725
100.00%
求职
序号
求职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求职  人数
比重(%)
16-24岁
1
25246
29.67%
-1752
-1.82%
-5.78%
26998
31.49%
25-34岁
2
32168
37.80%
339
0.68%
1.83%
31829
37.12%
35-44岁
3
18233
21.43%
-1111
-1.14%
-5.03%
19344
22.56%
45岁以上
4
9450
11.11%
1882
2.28%
25.81%
7568
8.83%
无要求
5
/
/
/
/
/
 
0.00%
合计
6
85097
100.00%
-642
0.00%
0.00%
85739
100.00%
10实用型人才受欢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的要求和求职者自身文化程度存在矛盾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文化水平要求日益提高,三季度有93.23%的需求岗位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有要求,同比提高3.54%,增幅为3.94%,说明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要求日益提高。值得一提的是用人单位对职高、技校、中专求职者的需求同比增长6.53%,增幅为9.55%。说明专业性强的实用型人才比较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这也与上文提到的需求集中在商业和服务人员、生产运输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吻合。
总体来看用人单位的要求要高于求职者的平均文化水平,这也是结构性矛盾之一。(见表11)


表11.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
需求
年份
2015年三季度
2014年三季度
序号
需求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需求  人数
比重(%)
初中及以下
1
13849
18.39%
-1814
-2.03%
-9.93%
15663
20.41%
高中
2
20480
27.19%
-4391
-5.23%
-16.12%
24871
32.42%
其中:职高、技校、中专
3
15348
74.94%
-1666
6.53%
9.55%
17014
68.41%
大专
4
16697
22.17%
3088
4.43%
24.98%
13609
17.74%
大学
5
16502
21.91%
3354
4.77%
27.85%
13148
17.14%
硕士以上
6
2695
3.58%
1171
1.59%
79.83%
1524
1.99%
无要求
7
5098
6.77%
-2812
-3.54%
-34.35%
7910
10.31%
合计
8
75321
100.00%
-1404
0.00%
0.00%
76725
100.00%
求职
序号
求职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求职  人数
比重(%)
初中及以下
1
17908
21.04%
-2381
-2.62%
-11.07%
20289
23.66%
高中
2
25311
29.74%
-5918
-6.68%
-18.34%
31229
36.42%
其中:职高、技校、中专
3
19099
75.46%
-3347
3.58%
4.99%
22446
71.88%
大专
4
19277
22.65%
3388
4.12%
22.24%
15889
18.53%
大学
5
19090
22.43%
3483
4.23%
23.24%
15607
18.20%
硕士以上
6
3512
4.13%
787
0.95%
29.84%
2725
3.18%
无要求
7
/
/
/
/
/
/
/
合计
8
85097
100.00%
-642
0.00%
0.00%
85739
100.00%
11、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集中;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加大
从用人需求对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的要求来看,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82.57%(大部分企业用人一般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主要需求集中在职业资格三、四、五级,其所占比重合计为57.34%;技术人员需求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其所占比重合计为16.92%。从求职看,却只有60.18%求职者具备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和不同程度的技术等级,这与用人单位82.57%的需求比例明显矛盾,这也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各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倍率均大于1,技能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依旧并有所加剧。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2.06、1.54;而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求人倍率达到2.16和2.25,也就是说目前高端技术岗位发展到接近3个岗位虚位以待一个人才,说明技术人才严重缺口。
以上数据表明,求职人员的技能等级越高,越容易找到工作,目前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和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各行业更加注重深加工、精细加工。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最受欢迎。(见表12)


表12. 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需求
年份
2015年三季度
2014年三季度
序号
需求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需求  人数
比重(%)
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
1
16398
21.77%
1584
2.46%
12.76%
14814
19.31%
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
2
15423
20.48%
1082
1.78%
9.55%
14341
18.69%
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
3
11371
15.10%
965
1.53%
11.31%
10406
13.56%
职业技能二级(技师)
4
3034
4.03%
970
1.34%
49.72%
2064
2.69%
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
5
1456
1.93%
50
0.10%
5.48%
1406
1.83%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6
7363
9.78%
60
0.26%
2.70%
7303
9.52%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7
5384
7.15%
1165
1.65%
29.99%
4219
5.50%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8
1766
2.34%
148
0.24%
11.17%
1618
2.11%
无要求
9
13127
17.43%
-7427
-9.36%
-34.94%
20554
26.79%
合计
10
75321
100.00%
-1404
0.00%
0.00%
76725
100.00%
求职
序号
求职  人数
比重(%)
同比  增减(人)
同比增减(%)
增减幅度(%)
求职  人数
比重(%)
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
1
19126
22.47%
1846
2.32%
11.52%
17280
20.15%
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
2
14202
16.69%
2274
2.78%
19.97%
11928
13.91%
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
3
6916
8.13%
837
1.04%
14.63%
6079
7.09%
职业技能二级(技师)
4
1592
1.87%
742
0.88%
88.75%
850
0.99%
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
5
1048
1.23%
518
0.61%
99.18%
530
0.62%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6
4794
5.63%
-210
-0.20%
-3.47%
5004
5.84%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7
2689
3.16%
22
0.05%
1.59%
2667
3.11%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8
842
0.99%
174
0.21%
27.07%
668
0.78%
无技术等级和职称
9
33887
39.82%
-6846
-7.69%
-16.18%
40733
47.51%
合计
10
85097
100.00%
-642
0.00%
0.00%
85739
100.00%
12、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与求职者期望的热门职业之间的矛盾(见表6、7)


表6: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
职  业
职业  代码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 人数
求职 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推销展销人员
40102
2467
1427
1040
1.73
店员/营业员/导购员
40101
1300
483
817
2.69
机械冷加工工
60401
1382
629
753
2.20
客服人员
49900
995
417
578
2.39
社会和居民服务人员
40700
1073
556
517
1.93
仓储/物流
60200
1033
539
494
1.92
广告从业人员
50500
1139
647
492
1.76
软件研发人员
20213
918
444
473
2.06
教学人员
40900
884
476
408
1.86
金融投资/理财
20700
436
251
185
1.74
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缺口的十大职业中,缺口最大的三个职业分别为机械冷加工工;店员/营业员/导购员;推销展销人员。


表7: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
职   业
职业代码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行政办公人员
30100
1364
2338
974
0.58
会计人员
20603
1057
1990
934
0.53
企业负责人
10500
554
1382
828
0.40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20221
726
1247
521
0.58
机动车驾驶人
62401
1322
1820
498
0.73
采购人员
40103
1041
1521
480
0.68
物业管理人员
40702
801
1160
359
0.69
治安保卫人员
30202
320
571
251
0.56
保洁人员
40713
514
744
230
0.69
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98803
360
549
189
0.66
   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小于供给缺口的十大职业中,缺口最大的三个职业分别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行政办公人员。
三、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下半年的用工状况和就业相比去年,基本持平,依旧不容乐观。当然国家的金融政策也是对用工状况和就业走势影响非常大的一个潜在因素(例如降储和降息就会对房地产业起到重大的利好作用)。考虑到政策、季节性等多方面因素,各行业的表现会更加趋于分化,比如建筑业可能会继续萎缩,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的用工和求职情况预计会更加活跃。
我市2014年新增就业人数总量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提高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相当困难。2015年我市预计的经济总量增长6%,与去年基本相当,所以新增就业人数将继续保持稳定。